中国农村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3-1804
国内刊号:11-5921/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8351 人次
 
    本刊论文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解读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本综合报告,内容涵盖各相关部门推进农村金融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和经验。该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部门共同完成。报告全面介绍了近两年来涉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实践,梳理了各相关部门对农村金融的主要扶持政策,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
  深化改革适度竞争
  
  这份报告提出,在增强涉农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继续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利用邮储银行的网络优势,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因此,建立分层次、有特点、优势互补、相互联系的农金服务体系,形成强大的农金服务网络十分必要。体系健全,适度竞争,对于“三农”再好不过。
  现代农业农金重点
  央行的报告认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也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周转贷款,转向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中低产田、农业产业化生产以及农业风险管理等为主。
  过去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主要满足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而对于现代农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处于空白。当下的“三农”已经从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模式中起飞,因而农村金融亦应改变思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离农脱农不利发展
  
  这份权威报告指出,目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离农脱农”倾向,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取消基层法人,其金融服务有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的倾向,不利于经营优势发挥。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商业银行一味求大状况的批评,对于农金机构来说有同样的指导意义。为“做大做强”,丢掉责任,抛弃优势,“离农脱农”,到头来说不定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民间资本准入受限
  
  报告承认,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但市场开放程度仍需逐步提高。一是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仍受到限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受到众多约束。
  政策制定者本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离解决就不太远了。只有多倾听来自基层的意见和老百姓的呼声,政策的制定才不至于滞后太多,才能达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
  
  农金生态仍需改善
  
  该报告强调,当前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缺乏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的认识和自身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
  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十分必要。较之单纯的金融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并在信用中得到红利。
  
  农金教育第次展开
  
  报告介绍说,按照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十年规划,10年内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及合作经济等方面培训。
  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到简单的现金交易,再到小额信贷、电子支付,对于中国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以及农信管理干部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和挑战。在帮助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获得好生活的手段,此举明智。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农村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